深耕课堂齐奋进,帮扶送教共成长
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场不断探索的前行;每一次的奔赴,都只为汇集更有温度的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口支援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结对优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施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023年11月24日,由中山大学附属小学韩景峰副校长、张倩副校长带队,组织学校骨干教师一行到梅州市实验小学开展对口帮扶交流示范课活动。

此次活动以新课标为指导,聚焦附小学科的特色建设,进行学科示范课展示交流,对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有侧重的教学引导和分学科课例展示。
数学学科李色桂老师对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97页“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了课例展示,她整合了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等课本的相关内容。课堂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到他们所熟悉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并根据组合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选择分割、添补、割补等方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积累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转化经验,感受转化思想。

语文学科孟子鑫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在课堂中,孟老师抓住中年级语文批注学习的特点,深入落实本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语文要素,将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和“语文园地”整体考量、有机结合。整堂课体现了学生言语学习的过程,将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贯穿其中。课堂环节从口头说批注到借助提示完整批注最后学生尝试独立写批注,通过让学生亲历“认知—操练—掌握”这个完整的建构,将批注能力训练落到了实处。在课堂演练中强化和练习具体方法,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做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知识输出,促进学生回头去输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悟、有所得。

英语学科米成飞老师为梅实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绘本教学课。结合学生特点,她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段和语言积累的绘本—大猫分级阅读一级 The Robot。在本堂课中,米老师结合了颜色和身体部位两个语言点,重点强调here is…的句型输出。语言学习注重知识的不断滚动重复,通过新旧知识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并进行语言的综合输出。米老师运用游戏、表演、肢体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教学并充分利用图片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通过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帮助绘本主人公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展示课期间,梅州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认真观摩课堂,仔细记录教学环节。精彩的课例展示之后,两校教师以三堂课为例分学科展开交流,围绕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大附小三位执教教师及时进行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梅实小学的校长和各学科主任对三节示范课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对今后的教学方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老师们也围绕课例进行了多方位探讨。高效的互动交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笃行风帆劲,擎旗阔步行。本次对口帮扶示范课交流活动,有效贯彻落实了结对帮扶的工作,在学科建设的思想交流基础上,进一步助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实现了双方教师提高发展的双赢目标,推动了两校的相互合作与共同进步,更加巩固了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与帮扶学校之间深厚的情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两校也将继续同心筑梦,共同研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高效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