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π的数学史 五年一班  陈家讯  王泓霖  卢华绅

发布人:新闻

                                                               圆周率π的数学史

                                              五年一班  陈家讯  王泓霖  卢华绅

       π是无限循环小数,π可以用于各个领域。在中国,刘徽曾用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来试图逼近圆周率,求出π的近似值为3.1416。在印度,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1615年,鲁道夫·范·科伊伦算出了小数点后32位小数。

       随着计算机的革命,在2002年时,圆周率已经被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位。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形状就越来越接近圆(如下图1)

1

   那刘徽的割圆法又是什么呢?刘徽的割圆法就像是上面图2一样,一直算到了132边形状得出是3.14

   圆周率是一个无尽小数也是黄金分割率的来源。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π值计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49年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的军队弹道研究实验室首次用计算机(ENIAC)计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数,突破了千位数。198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出π值小数点后4.8亿位数,后又继续算到小数点后10.1亿位数,创下最新的纪录。2010年1月7日——法国一工程师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27000亿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计算机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计算机和云计算相结合,计算出圆周率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

   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