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共筑科学梦】系列活动三

——荣誉.信念.梦想:共绘科学教育三维图景

发布人:管理员

527日,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阶梯教室化身科学殿堂,一场由“科技节颁奖礼”“科学家寄语”“名师宇宙课堂”三部分组成的科普活动,为附小学子们搭建起连接现实与星空的阶梯。  

【活动开场: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刘桂荣校长致欢迎词】

 

科技节颁奖:点燃创新火种,见证成长荣光】

活动以科技节颁奖礼拉开序幕。中山大学叶贤基教授为五、六年级科技竞赛获奖学生颁发证书,这一环节不仅是荣誉的加冕,更是科学精神的传承。附小科技节历时两月,涵盖搭建过山车、制作滑坡车、风帆小船制作、折纸飞机与创造“火箭”等多项赛事。通过表彰实践成果,活动传递出鲜明导向:科学教育需扎根实践,创新思维需从小浇灌。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叶贤基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奖】

【科技节获奖学生与叶贤基教授合影】

 

【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寄语:以科学为帆,勇渡成长长河】

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以“科学追光者”的身份,向学子分享成长心路。他以亲身经历诠释求学探索的真谛“低谷不是终点,而是攀登的起点”。面对满场稚嫩而专注的面庞,郑校长提出三点期许:保持追问“为什么”的好奇心,锤炼“把猜想变成数据”的实证力,涵养“与团队共攀高峰”的协作精神。

【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教授寄语】

 

【叶贤基教授讲座:跨越时空的科学对话】

“如果亚里士多德穿越到现代,他会如何与爱因斯坦争论?”叶贤基教授的讲座以充满童趣的设问破题,将科学史演化为一幕幕生动的思想实验剧场。从古希腊“四元素说”到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从爱因斯坦的理论到中国“天琴计划”,他用坠落实验、黑洞碰撞声波模拟等互动方式,让抽象理论“触手可及”。叶教授最后总结:新理论不是推翻旧理论,而是涵盖了旧理论;科学理论是否正确由实验决定,不能空想;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都需要长期投入,要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逐步提升自我与团队能力。最后一句“期待你们这一代中国科学家在未来引领世界科学发展”让全场沸腾。这场讲座不仅传播知识,更在学子心中埋下使命的种子。  

【叶教授为同学们讲授科学原理】

【叶教授与学生互动】

【同学们热情高涨】

【活动现场掌声不断】

 

【科学教育三重奏:荣誉·信念·梦想】

这场活动以“颁奖礼定格创新荣光、科学家浇筑信念基石、名师开启宇宙视窗”的三重维度,构建科学教育的立体图景。中山大学科研院领航的科教融合计划将持续推进,未来附小学子将在科学家的引领下,在课堂与实践中解码科学密码。让今日的科学火种,点燃明日探索苍穹的中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