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尽显真情 精准结对携手共进
记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对口帮扶乐昌市老坪石中心小学教学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有序推进对口帮扶基础教育工作,根据中山大学与韶关市教育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要求,推进对口帮扶基础教育工作。2023年6月25日下午,我校校长刘桂荣、副校长韩景峰、副校长张倩等一行人带领学校骨干教师赴韶关乐昌市坪石镇老坪石中心学校开展了送教帮扶活动,进行深入的教学交流。活动得到了老坪石中心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骨干教师全程积极参与,一起目睹优秀教师风采。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教学交流是帮扶活动的重要部分。本次送教活动主要由我校的优秀教师团队带来的两节精彩示范课和课后的教学交流两个版块组成。
首先,我校数学科组李振彪老师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一课。李老师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十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精彩的热身游戏环节。课堂上,李老师主要是通过用方程去解决行程问题,同时还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单价、数量与总价问题”“工程问题”以及“鸡兔同笼”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例题改编、方法对比、建立模型等方式,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立模型的意识。


紧接着,我校语文科组邹佳林老师执教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一课。邹老师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古诗词教学固有的模式,更加注重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课堂层次分明,学生在朗读、想象、感悟中真正走进诗歌。在教学时,邹老师特别关注到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学段特点,加入了送别诗及诗歌意象的梳理,通过“关注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调动感官,为诗歌意境的想象提供支架,让学生想之有法,想之有物。此外,通过“拓展边塞诗歌”“借助资料”等方式,重现“阳关之路”的艰辛与漫长,使得学生对诗人复杂的心境理解也更加深刻。


随着展示课的结束,紧接着的是交流指导的环节。李振彪老师和邹佳林老师汇报了本节课的整体解读和构思。张倩副校长对本次送教的两堂展示课进行了精炼的点评。

张校长指出,中山大学与韶关市教育局于2022年6月25日举行结对帮扶协议签约仪式,时间刚好满一年,这一次的交流也是个特别的日子。期间,中山大学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坪石中心学校,也希望中山大学附属小学通过开展培训、名师送教、跟岗学习、交流研讨多种途径,带给老坪石中心学校是实实在在的指导,帮助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目前为止,我校与老坪石中心学校已经进行了三次交流。两位老师的课在整体上是呈现了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整合教学的理念和特色。语文课的古诗词教学强调语文味,强效古诗词的融会贯通,强调文化自信以及审美创造,而数学课中李老师有意识地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模型意识。通过这三次的交流,我校对于老坪石中心学校的学生情况、教师队伍情况以及学校整体部署更加清晰,这也为接下来的帮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校将根据老坪石中心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出调整和完善,力争把教学帮扶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

教育振兴的根基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教育视野的开拓,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我校这次送教活动,旨在传递“让学习真实的发生”的理念,符合对标202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送教的特点是教师们结合老坪石中心学校的实际学情、师情进行设计,内容实际、针对性强,是一次适时、有效的活动。这种将优质课堂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呈现在师生面前的送教形式,充分发挥了城区学校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优势互补,强弱互助,为山区教育注入新鲜的动力,意义重大。在短暂、充实的教学交流中,老坪石中心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表示收获颇丰。

据悉,自帮扶送教以来,我校还派教师赴梅州对口学校帮扶送课。今后我校将继续共享优质资源,与结对学校“手拉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