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的一生 任芃萦
读《禾下乘凉梦》有感
五年8班 任芃萦
人们都知道,神农无私地尝遍百草,尝出五谷杂粮,解决人们的食物问题。而今天我要评价的,便是研究与推广杂交水稻,造福人民的“神农”——袁隆平。
这本《禾下乘凉梦》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从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少年到救济世界人民的大科学家的一生。他对农业的兴趣,从一处果园,到带领世界战胜饥饿。我本以为杂交水稻就是把谷物种在一起就行了。可读完书,我发现,研究杂交水稻并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需要每天下田细心照料,在“稻海”中找“独苗”,绞尽脑汁地思考。
千万坎坷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田中寻找雄性不育株。这雄性不育株发生率只有三千分之一,在他前后检查14000余株稻穗,也只有6株是雄性不育株。判定一株雄性不育株是非常麻烦、困难的。在那一段连续几天不下雨的时间,他头顶着烈日,脚酸得迈不动步子,还会中暑。他就这样坚持找了16天。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后,他还通宵用放大镜与显微镜反复观察,用碘化钾染色,对得出一株雄性不育株。读了这一段后,我不禁对他的严谨与坚持感到钦佩。我想,如果他没有通宵的观察那株特别的稻穗,便不能完全保证那是一株雄性不育株。如果他不坚持在田中找雄性不育株,就没有找到雄性不育株的可能,以失败告终。
找雄性不育株需要这样的品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测试也是如此。如果不努力思考,便终究得不到任何结果。如果不严谨地检验,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不正确的,便会以一个错误的结论保留于大脑之中。可见两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这只是发现杂交水稻的开始。袁隆平爷爷的一生,都用他的严谨、知识与坚持,取得人民群众的敬仰,解决世界各地的贫困,成为我们的“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