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张珈珞
发布人:新闻
发布日期:2022-06-10
五年6班 张珈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名言。它说明人总是在逆境中历练成才,而贪图安逸享乐只能让人走向灭亡。
为何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文中连用了六个典故来论证。舜家境清贫、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但他保持高尚的品德,三十岁时被推举,成为尧的继承人。傅说原本是水泥匠、胶鬲起初是鱼盐贩子,生活艰辛,后来才被任用为相。管仲更是经历坎坷,成为阶下囚而后做了宰相。孙叔敖在进入朝廷之前隐居在偏远的海滨之地,百里奚被任用之前是从市场中被赎出的。这些人无一不是经历过重重磨难,磨练出坚忍的性情,最后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而在现代,就更是这样了!霍金先生从小家境贫寒,而且还身患重病,全身被固定在轮椅上。可他坚持不懈,在剑桥大学深造,最终成为科学泰斗。比尔盖茨也曾说过:“所有员工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微软公司还有三个月就要倒闭!”这似乎是杞人忧天,但不正是“生于忧患”的体现吗?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过着无忧无虑小皇帝般的日子,生活那么幸福,可还总是不满足。拿到大橘子,抱怨它酸;拿到甜橘子,又抱怨它小。在学习中,碰到一丁点儿困难,就心安理得地放弃了。长此以往,就越来越懒惰,越来越颓废了。这不正是“死于安乐”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孟子对我们的警示啊!遇到困难时,把它当作磨练和动力;顺境中更不能放松懈怠。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时时警醒,才能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