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五年四班 蒋沛霖

发布人:新闻

        俗话说,“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这句话出自于《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是对书中梁山好汉最好的概括。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白话文小说。全书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宋江等梁山好汉聚义水泊梁山,揭杆而起,反抗欺压,但最后被朝廷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故事。

        在《水浒传》当中,我最喜欢的篇章就是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这一回主要讲述了李逵在柴进庄上住的那段时间,得知柴进的叔叔因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强行占领自家花园而一病不起,俩人决定去趟高唐州为叔叔做主。谁知叔叔去世后,殷天锡再一次过来强占房屋。李逵忍无可忍,三下两下将他打死。柴进怕李逵得罪高廉,就自己代替他受罪。李逵回到宋江那边求助,于是宋江带领许多名将去攻打高廉,没想到高廉精通妖术,宋江等人吃了两次败仗后,终于折了高廉一些人马,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们要去请一位精通克制妖术的人帮忙。看到这里,我被李逵和柴进的这份 “义”所感动。李逵打死殷天锡,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种“义”;柴进替李逵顶罪,被关进监狱,是一种“义”;宋江带领众多名将前来救援,也是一种“义”。正是梁山好汉身上的这份“正义之气”才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反抗当时腐败的朝廷。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渗透着“义”字。对朋友忠诚,讲义气,是一种“义”;帮助受欺负的同学,反对校园欺凌并勇于揭发,是一种“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同抗疫,也是一个“义”。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正义志气”,这个社会将更加美好!

        《水浒传》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故事人物各有特色、栩栩如生。我经常是一拿起书就放不下,你也来读读吧,一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