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校史叙述

 

一、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和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历史沿革

二、正源溯本两校历史和其发展中的定位、作用

1、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办学体制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目前的办学体制是国有民办,归中山大学所有,那么在校史叙述上也应和中山大学办学历史保持高度一致性。中山大学办学历史叙述为:“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据此,我们知道中山大学的校统和校史纪年应该是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国立广东大学开始,192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小学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机构,在校史的正式叙述上也应从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附属小学开始,这才是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正式建校。1927年,国立广东大学附属小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2、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背景下岭南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的合并

1950年6月1—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私立高等学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等多项草案,成为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调整的前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行动正式开始,在这一次全国院系调整行动中,中山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同一地区的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岭南大学正式解体,不复存在。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的历史背景,叙述为:“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岭南大学与国立中山大学合并,而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原岭南附小由岭南小学、青年会小学、儿童工艺所三间小学在解放后合并而成)也并入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行动中,岭南大学是被合并的对象,准确叙述为岭南大学被国立中山大学合并,合并之后的国立中山大学是一所全新的综合性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学,而岭南大学至1952年之后便不复存在(1999年岭南大学在香港正式复办)。

岭南大学与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的关系之后,作为中山大学的附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在办学历史上从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附属小学的创办到现在的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这是一脉相承的。

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员于1909年创办的蒙养学塾,这是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源头,但是非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源头。岭南大学1952年底正式解体,其院系也并入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附属小学也并入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源头应追溯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建立的两广速成师范学堂附属中小学。


3、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的体现

毫无疑问的是,岭南大学附属小学是目前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尊重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精神和文化。岭南大学始于1888年在广州创立的“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在办学中充分体现了岭南精神,岭南精神的特点是热情,忠诚,坚毅,容纳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而且乐于服务人群。既然岭南大学附属小学是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在办学中也应体现曾经的岭南精神,培养出热情、忠诚、坚毅的学生。

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山大学附属小学要延续自己的办学传统和文化,要继承中山精神、中大历史。1924年,孙中山在国立广东大学校长就职大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从此,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振兴中华,永志勿忘”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之才。作为大学附属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在理清校统之后,也应该在办学文化上认清方向,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历史的正确叙述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的两广速成师范学馆附属小学。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地区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同年,国立广东大学附属小学便应运而生。因此,1924年,是中山大学附属小学的正式建校年,与中山大学一脉相承。

◆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同年,国立广东大学附属小学改名为广州市中山小学,1927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岭南大学与国立中山大学合并,而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员于1909年创办蒙养私塾,1914年转交岭南大学接办)也并入国立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 1961年后参加海珠区教育部门所组织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在文革期间,中大附小由海珠区教育局接管,并改名为七一小学(1968年9月—1969年底),后又该名为海珠区新港路小学(1970年8月—1979年8月),期间包揽了整个新港地段的适龄儿童,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每个教学班人数达60多人。

◆1979年8月复办为中山大学附属小学,恢复了只招收中山大学教职工本校子女的原则。1988年以后,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根据中山大学有关规定,开始有条件地招收一些校外生。

◆2002年9月,学校根据中山大学布局调整,自筹经费,搬迁新校。

◆2003年中山大学根据《教育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和《广东省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规范分离性意见》的精神,对中大附小的办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中山大学附属小学形成了国有民办的办学管理机制。